欧美一区日韩精品,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X
行業資訊
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時間:2012-02-10

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國發〔2011〕4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編制和實施《規劃》,是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根本要求,也是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對于實現我國工業由大到強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十二五”時期推動工業轉型升級,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增強我國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切實按照《規劃》要求做好各項工作。要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和市場機制,加強對市場主體行為的引導和約束,促進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實際制定落實方案,切實抓好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效。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盡快制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指導和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要強化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中期評估結果和總體實施情況要向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 “十一五”工業發展回顧和“十二五”形勢分析
  第一節 “十一五”工業發展取得的主要成績
  第二節 “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形勢
第二章 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
  第二節 主要目標
第三章 工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任務
  第一節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節 加強企業技術改造
  第三節 提高工業信息化水平
  第四節 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第五節 實施質量和品牌戰略
  第六節 推動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
  第七節 優化工業空間布局
  第八節 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
第四章 重點領域發展導向
  第一節 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
  第二節 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
  第三節 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
  第四節 增強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
  第五節 提高國防科技工業現代化水平
  第六節 加快發展面向工業生產的相關服務業
第五章 保障措施及實施機制
  第一節 完善保障措施
  第二節 健全實施機制
 
前  言
  “十一五”期間,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和風險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工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戰場。今后五年,我國工業發展環境將發生深刻變化,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已進入到必須以轉型升級促進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新階段。轉型就是要通過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加快實現由傳統工業化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升級就是要通過全面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和行業結構,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提升。工業轉型升級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所在,是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是指導今后五年我國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的行動綱領,是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具體部署,是工業領域其他規劃的重要編制依據。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國資委及國防科工局、煙草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制。
第一章 “十一五”工業發展回顧和“十二五”形勢分析
第一節 “十一五”工業發展取得的主要成績
  “十一五”期間,我國工業發展經歷了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中央果斷實施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和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我國工業總體上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工業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在全面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及時制定出臺的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和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間,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1.3%,全國城鎮工業企業投資總額年均增速達26.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年均增速達30.2%。2010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6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2%,全國城鎮工業企業完成投資9.9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萬億元。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組織實施重點產業調整和技術改造項目8955項,帶動社會投資1萬億元。“十一五”期間重點領域淘汰落后產能取得積極進展,其中淘汰煉鐵產能1.2億噸、水泥產能3.5億噸、造紙產能1070萬噸。2010年全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31.2%,較2005年提高3.1個百分點。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鋼鐵、汽車、船舶、水泥等行業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東部向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5.8個百分點。
  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到2010年,依托工業企業設立了12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729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553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已占國內發明專利申請總數的53%。機械工業主要產品中約有40%的產品質量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新支線飛機、大型液化天然氣船(LNG)、高速軌道交通、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接入通信(TD-SCDMA)、高性能計算機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
  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取得積極成效。“十一五”期間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6%,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7%,工業化學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7%和1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69%,大宗固體廢物等綜合利用取得明顯進展。工業企業本質安全生產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工礦商貿事故死亡人數和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較2005年分別下降33%和45%。
  中小企業發展和產業集聚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國各類中小企業達4400萬戶(含個體工商戶),完成了全國50%的稅收,創造了60%的國內生產總值,提供了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明顯改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各類產業集聚區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東部地區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產值已占本地區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區涌現出一批特色產業園區,128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工作有序推進。
  信息技術深化應用和軍民融合式發展穩步推進。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國家級“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和重點行業信息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我國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3萬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4.5萬億元,分別為2005年的3.3倍和3倍。民口單位獲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已占全部許可證的2/3,國防科技工業完成民品產值占國防科技工業產值的74.5%。
  對外開放和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目前,我國工業制成品出口額已占全球制成品貿易的1/7,較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2010年,制造業外商直接投資(FDI)為496億美元,占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的46.9%;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遍布129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590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3.8倍??鐕驹谌A設立的研發中心已超過1400家,較“十五”末增長近一倍。國有工業大型企業布局調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完善。工業行業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
  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國工業整體素質明顯改善,總體實力躍上新臺階。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工業發展方式仍較為粗放,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主要依賴進口;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強度大,部分“兩高一資”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規模經濟行業產業集中度偏低,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中小企業發展活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和集群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空間布局與資源分布不協調;一般加工工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比重過大,高端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這些矛盾和問題已嚴重制約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盡快加以研究解決。
第二節 “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工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既有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深刻影響,也有國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的緊迫要求,只有加快轉型升級才能實現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國際環境呈現新趨勢。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更趨復雜,既面臨著難得機遇,也伴隨著嚴峻挑戰,給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帶來深刻影響。
  ——世界經濟增長和市場需求發生新變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全球化持續深入發展,為我國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在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發展空間提供了新機遇。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圍繞市場、資源等方面的競爭更趨激烈,能源資源、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錯綜復雜,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對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壓力。
  ——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孕育新突破。信息網絡、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術正在醞釀新的突破,全球范圍內新興產業發展進入加速成長期。我國在新興產業領域已取得了一定突破,把握好全球經濟分工調整的新機遇,加強戰略部署和統籌規劃,就有可能在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優勢。同時,發達國家紛紛推行“制造業再造”,加緊在新興科技領域前瞻布局,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競爭日趨激烈,如果應對不當、貽誤時機,我國在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有可能進一步拉大。
  ——全球化生產方式變革不斷加快。隨著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柔性制造、虛擬制造等日益成為世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國際競爭新格局,客觀上為我國利用全球要素資源,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創造了條件。同時,跨國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生產和組織模式,以核心技術和專業服務牢牢掌控著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我國工業企業提升國際產業分工地位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國內環境呈現新特征。今后五年,我國工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但傳統發展模式面臨諸多挑戰,工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城鎮化進程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為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空間。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巨大的消費潛力將轉化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率將超過50%,內需主導、消費驅動、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將進一步引導居民消費預期,推動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為我國工業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勞動力、土地、燃料動力等價格持續上升,生產要素成本壓力加大,轉型升級的約束相應增多。
  ——信息化、市場化與國際化持續深入發展為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契機。信息化發展正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在動力。近年來,資本、技術、勞動力等各類要素市場逐步健全,市場配置資源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合作日益擴大,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完善,經濟體制活力顯著增強。同時,我國信息化和國際化水平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處于完善過程中,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還不足,健全與科學發展要求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尚需較長過程。
  ——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更趨強化對工業轉型升級提出了緊迫要求。隨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推進,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將進一步完善,為工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等創造良好環境,也將促進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同時,由于長期粗放式發展,我國工業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占全社會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70%以上,鋼鐵、煉油、乙烯、合成氨、電石等單位產品能耗較國際先進水平高出10%-20%;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原油、鐵礦石、鋁土礦、銅礦等重要能源資源進口依存度超過50%。隨著能源資源剛性需求持續上升,生態環境約束進一步加劇,對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機制”。
  總體上看,“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轉型升級如能加快推進,就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如果行動遲緩,不僅資源環境難以承載,而且會錯失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必須積極創造有利條件,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加快實現由傳統工業化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轉變。
第二章 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
  “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按照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本質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全面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和行業結構;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建設工業強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工業轉型升級涉及理念的轉變、模式的轉型和路徑的創新,是一個戰略性、全局性、系統性的變革過程,必須堅持在發展中求轉變,在轉變中促發展?;疽笫牵?br />   ——堅持把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作為轉型升級的中心任務。正確處理好工業增長與結構、質量、效益、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重大關系,以提高工業附加值水平為突破口,全面優化要素投入結構和供給結構,改善和提升工業整體素質,強化工業企業安全保障,加快推動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堅持把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努力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完善產業鏈條,促進由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躍升。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動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
  ——堅持把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減排技術,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強化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建設,加快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
  ——堅持把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信息化在轉型升級中的支撐和牽引作用,深化信息技術集成應用,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加快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
  ——堅持把提高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發展水平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完善公共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改造提升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優化產業空間結構,加快推動工業布局向集約高效、協調優化轉變。
  ——堅持把擴大開放、深化改革作為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穩定外需、擴大內需,實現內需外需均衡發展。進一步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推動宏觀調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場力量轉變。
第二節 主要目標
  根據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總體要求,“十二五”時期要力爭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一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10%,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重點骨干企業達到3%以上,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企業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一倍,攻克和掌握一批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產業核心技術,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的關鍵裝備、技術標準取得突破。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實現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15%左右;面向工業生產的相關服務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規模經濟行業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中小企業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占比進一步提高。
  ——信息化和軍民融合水平顯著提高。重點骨干企業信息技術集成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70%,大中型企業資源計劃(ERP)普及率達到80%以上。軍民資源開放共享程度明顯提高,軍民結合產業規模顯著擴大。
  ——質量品牌建設邁上新臺階。新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明顯增強,主要工業品質量標準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食品、藥品、紡織服裝等民生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工業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水平顯著提升。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十一五”末降低21%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1%以上;工業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減少10%,工業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15%;主要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專欄1:“十二五”時期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指標

返回
?
<li id="guee6"><table id="guee6"></table></li>

    • <noscript id="guee6"></noscript>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邓州市| 潢川县| 石门县| 迁安市| 尚义县| 枣阳市| 牡丹江市| 体育| 荣成市| 龙井市| 广州市| 梨树县| 卓尼县| 红河县| 延安市| 胶州市| 龙门县| 来安县| 凤山市| 甘孜县| 大港区| 漠河县| 呼和浩特市| 望城县| 平度市| 临沂市| 孟州市| 耒阳市| 三穗县| 昔阳县| 开封县| 高邑县| 沂源县| 准格尔旗| 武功县| 建德市| 三穗县| 高陵县| 威信县| 镇赉县|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