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底,太重煤機·太礦研制成功世界最大功率3000千瓦電牽引采煤機。這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綜采設備,可在井下采7.2米煤層、每小時產煤量達4500噸,不僅技術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價格僅為同類進口設備的三分之二。
今年12月6日,國內首套20兆瓦電驅壓縮機從沈陽鼓風機集團正式裝車啟運,用于我國“西氣東輸”工程建設。這一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是我國大型離心壓縮機設計制造技術的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此類產品的國外壟斷。
關鍵基礎零部件有突破
今年11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及基礎材料是裝備制造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水平直接決定著重大裝備和主機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三基”規劃的出臺,成為今年裝備制造行業內的一件大事,提振了行業信心。
長期以來,在工程機械行業存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鎖喉之痛”,70%的利潤被進口基礎件所吞噬。經過多年努力,國產軸承、齒輪、緊固件等機械基礎件國內平均市場占有率達到65%,中低端產品基本可以自主解決,但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尤其是2008年后,我國裝備制造業規模持續位居世界首位,主機和重大裝備的集成能力顯著提升。高端主機的快速發展使得高端“三基”產品跟不上主機配套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成為制約我國重大裝備和高端裝備發展的瓶頸。
為解決這個問題,2009年國家出臺《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10年發布《機械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目前又發布了“三基”規劃。
機械“三基”產業的進展,為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也給裝備制造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信心和希望。業內專家認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裝備制造業實現由大變強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提升“三基”產業創新能力至關重要。